第35期:湖北交通新闻

文学摆渡人


   期次:第35期   作者:方军 方军   查看:24   





  十三岁那年秋季开学,一脸青涩的我随着娘挑着被子、书箱走进青砖黑瓦白墙的郑公塔中学,开启了我的初中校园生活。
  班主任兰老师高个头,大眼高颧骨,发际线后移,说话嗓门宏亮,走路大步流星。遇到他上早读课,我们班朗读声浪传遍校园,声振树梢。记得上《浣溪纱 和柳亚子先生》 早读,兰老师领着我们齐声朗读“一唱雄鸡天下白”,坐在教室的我的内心波涛澎湃,感受到一轮红日喷礴而出,万道霞光普射大地。兰老师除了让我们感受到诗文意境,还在年少我的心田植入文学的种子。每周一的早读,他抱着一摞作文本,挑出部分好作文,叫作者自己朗读,让全班学生分享好作文的美感。开学后,我有两篇作文也被选为好作文,我当着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内心雀喜不已,一下子激发了我写作文的兴趣,期盼周一早读课,能被兰老师点到名字,抑扬顿挫地朗读自己的作文。
  那时,我不忧上学吃饭光有饭没有菜,不忧住的寝室漏水,把自己床铺被子打湿没地方睡,也不忧上英语课,默写不来英语语法句式。我最担忧的是,没有钱去黑皮书屋借书看。黑皮书屋在校大门外一百米远的郑公塔镇下街一间黑瓦黄砖平房,开书屋的户主姓岳,改革开放后郑公塔镇最早的一个文化个体户。同学告诉我,岳黑皮还上了县广播电视台,说他的书屋繁荣了郑公塔镇群众读书活动,镇里还把他树为传播文化的先进典型。岳黑皮在他家堂屋东西墙上挂了满满一墙图书,从金庸的 《射雕英雄传》、琼瑶的 《窗外》,还有《封神榜》、《聊斋志异》、《家》、《春》、《秋》 三部曲,还订了 《山海经》、《十月》、《长江文艺》、《中短篇小说选刊》,我大都借中外名著、文学期刊回学校宿舍阅读。
  那时,书屋里的书五分钱借一次,瓜子一角钱一包,发饼一角钱一个。我一月也只五元钱零花钱。对于我们这些没有钱,又爱读书的穷学生来说,岳黑皮做生意贼精,允许我们学生拿学校食堂饭票来书屋租书看,买蚕豆、方块酥吃,他再拿饭票到食堂换米出来卖钱。饭票成了我们穷学生的零用钱,我隔三差五回家背米到学校食堂,家里人还说我长身体,饭量大了,米也背得勤些,这些米源源不断流进了黑皮书屋,变成我的课外精神食粮。放学时,同学们三五成群去食堂排队打饭,我常常饿肚子去黑皮书屋租书看,瘦得像根豇豆样。
  直到一个阴雨绵绵的雨天早晨,寝室同学们起床洗漱后去操场上早操,我起床后,头一阵眩晕,眼前一黑,脚发软,一头栽倒地上,人事不知。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郑公塔卫生院病床上,手上挂着葡萄糖吊针,兰老师正坐在病床前一把木椅子上。他见我醒过来了,轻轻抚摸我的脑袋,和悦地对我说:“身体是读书的本钱,没有好的本钱,什么书也读不成,你以后想当作家的梦也当不成。”他指了指床头柜上放着的一个牛皮纸包的一摞书告诉我,“好好养病,这是老师订阅的 《收获》、《长江文艺》、《小说选刊》,你以后要看书到我房里借去看,再也不要去岳黑皮那里,用饭票换书看。”我点点头,感到兰老师象自家大伯一样亲切贴心。
  从我病了那一回,娘也知道我用饭票换书看的事,再也不让我自己带米到学校,她自己挑米到学校食堂,把饭票放在学校食堂里一位同村工友处保管。初一,我从兰老师那里读到当年的文学杂志,也借阅了 《醒世恒言》、《二刻拍惊奇》、《伊索寓言》、《竞选州长》、《史托姆短篇小说选》、《围城》、《失去的金铃子》,读了 《哦,香雪》、《同船过渡》、《桃花湾的娘儿们》 等当代中短篇小说,我的作文也时时被兰老师点名朗读。令人遗憾的事,等初二新学期,兰老师调到离他家近的丰收中学执教,让我失去了写作路上的一位良师。
  今夏,我重游一回郑公塔中学,母校矗立一幢幢教学楼、宿舍楼,绿树成荫,不由得忆起校园里如烟如雾的缕缕往事,兰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朗诵“一唱雄鸡天下白”,一群学生扯起喉咙,在幽静的校园里掀起的一阵阵声浪。
  人生因遇见而温暖,生命因有梦而变美。细细算来,兰老师也是我追梦文学路上的一名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