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湖北交通新闻

咬文嚼字


   期次:第24期   作者:万君   查看:96   





  朱光潜在 《咬文嚼字》 一文里提到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讲究一个“度”,这个“度”掌握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事情的成败,譬如阅读、写作。
字斟句酌是文学创作的必经之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流或者写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措辞不当的问题,而作者本身如果不经过仔细的推敲,往往会忽略或者经他人指点错误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词是这个意思,一直用错了。
  实话说,我不喜欢咬字的。因为觉得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是很累的。
  接触写作后,我常会被这种锱铢必较的写作形式所困扰。起初,我常会因他人
的建议而烦躁,“这句话,你多读几遍,用在这个地方,总感觉有点不通顺”、“‘心宽体胖’ 这个词你去查查到底怎么读”诸如此类。在经历了写作磨合期后,我开始接受身边人的指导,开始慢慢地琢磨自己的文字是否还有用语不当等错误。其实,无论是文学写作或是公文写作,还是日常用语,我们都应该字斟句酌,仔细的推敲言语是否妥当。
咬文嚼字还需结合网络词汇新解
初次阅读 《咬文嚼字》 这本杂志时,我
对其中的选编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除了辨字析词,纠正各大报刊的用词错误,杂志还囊括了文章病院、一针见血等板块,其中网言网语更是结合了当代网络词汇,像“硬核”、“锦鲤”、“敲黑板”、“隐形贫困人口”等等,很多写作者也常会运用其中,如果不明白其赋予的新的涵义,愣是要纠错的话,未免会有些过犹不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曾说,“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可以说是年轻人在虚拟空间上的‘现代汉语’”。如今,网络生活已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毋庸置疑,网络语言也成为了语言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积极学
习网络新词汇、正确的使用网络词汇,才能共同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
如何让语言避免套板反应
朱光潜在 《咬文嚼字》 一文中提到了“套板反应”。所谓套板反应是就是俗话说的“套语”,意思是当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旧有的、习惯的俗滥陈词。比如“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等等。一个写作者无论文字水平如何,在用字、用词上是离不开套板反应的,如果随便在报纸或杂志上挑一
篇文章来分析,就会发现里面大部分的思想情感和言语都是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如何走出“套板反应”的怪圈呢?
  有人会说,既然要避免套板反应,那创新就好了,学会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采用陌生化的理论方式将人们熟悉的事物写出新意,如此也能打消读者的审美疲劳。
  郭沫若将“天上星星和地上街灯”进行了虚实错位的写法,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写作手法,将街灯比喻成“挂在大地母亲脖子上的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当然这也只是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其实创新的写作方法很多,比如巧用变句式、语法结构的超常规搭配、主客体倒置等。
  文学创作是一件艰苦的事情,正如韩愈说“惟陈言之务去”,在只有推陈翻新,领略文字运用必须服从情感内容的严谨精神,才能避免落俗套,逐渐达到语言文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