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湖北交通新闻

黄山行


   期次:第15期   作者:李鹏   查看:36   


(一)到达黄山区太白山庄已是下午四时,舟车劳顿使我们人困马乏。大家一一办好入住手续,纷纷走进了各自的房间,休息去了。唯独留下我站在空荡荡的大厅,等候最后的发落。由于我的一时疏忽,我的身份证竟然没有带在身上,给入住带来了麻烦。按照酒店的住宿规定,每个人必须凭自己的有效证件才能登记入住。一旁的牛导(当地的导游)一边和前台的服务员交涉,一边不停地宽慰我,让我放心。

酒店的服务员对我说,像这种情况,那只好到当地的公安机关备案,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才行,否则一旦被检查出来,那酒店只有关门歇业了。于是,牛导对我说,那只好麻烦你到黄山区派出所跑一趟。然后他打电话叫了一辆出租车过来,载着我们向目的地驶去。派出所离我住宿的地方大约一刻钟的路程,在途中我打听到,黄山区是由原来的太平县改制而成,因为黄山位于太平县内,所以后来改成了黄山区,黄山市离这里还有一百多公里路呢。

到了派出所,牛导带着我直奔二楼的户籍室,民警很有礼貌地请我们座下,他打开全国户籍信息网,让我报出身份证的号码,然后在网上搜索起来,不一会,我的基本信息便呈现在网上,民警出具了一份证明就完事了。出租车把我们送回酒店,下车前我主动提出要付车费,而牛导却抢着付了。以前对导游并没有什么好感,无论到什么地方旅游,导游总是想方设法从旅客口袋中掏钱,而从这件事中让我改变了些看法,并不是所有导游都是没有职业道德的。后来几天的行程,牛导没有带我们去过一个购物店。即使我们提出游玩后,让他带我们到当地的土特产商店,他也没有这样做。

(二)攀登黄山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即使像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爬了一会,也会累得气喘吁吁,有时也得在路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上天都峰有一段路叫百步云梯,十分陡峭,人的身体得弯成九十度,紧贴别人的脚跟,基本不能停留下来,更别想回头看风景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脚和手都用上了,使上全身吃奶的劲才爬了上去。终于伸直了腰,我大大地舒了口气。上面是一段较平缓的路,正好可以停下来,看一些景点。就在刚上来的人流中,我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上来后腰还是弯曲成九十度,我想是累成这样的呢?我的目光继续跟随他的身影,只见他在看风景的时候,腰始终没有直起来,而是使劲地向后昂起头,这人是个佝偻病人?我在想。问了问同行的人,他看了一眼就说是得了佝偻病。真的是不可想象,就是正常人在这样艰险曲折的山路上爬行,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和毅力,而他身带残疾,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和多少汗水啊!在路途中,我还发现了一对上了七十岁年纪的老夫妇,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只手拿着拐杖,另一只手相携着前行。我看着他们有些微驼的背影,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在心中泛起。

(三)观日出,是所有到过黄山的人的期盼。我们在山上下塌的是位于西海景区的西海饭店,一家三星级的酒店,设施很齐全,给人感觉比有些城市的三星级酒店,还要显得整洁。饭店的匾额是由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题写的,据说刘大师先后十次上黄山写生,最后一次上黄山都九十三岁了。大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事业的孜孜不倦,令人敬仰。

入住房间后,我被一则卡通的告示所吸引。窗子上贴着一只绿色的瓢虫,肚子上写着“亲爱的朋友,感谢您选择入住我们的饭店。值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小虫子们也可能载歌载舞地来拜访您,此时请告诉我们,我们会立即来到您的身边,尽心服务。”这种人性化的提醒,细致入微的服务,我在其他地方还没碰到过。这也充分说明了这家饭店的经营理念。

晚上吃饭的时候,牛导告诉我们,刚才接到景区气象预报,明天看到日出的几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消息,因为黄山的天气历来是变化莫测的,一年当中,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机会才能看到日出,而我们却是这么幸运。

凌晨三点,我被叫床的铃声吵醒,急忙洗漱一番,来到大厅集合。虽然起得这么早,但大家显然都是兴致高昂的。只是我和我的同伴又失算了一回,显然我们的衣服带得不足,山里的气温明显比山下低得多,更别说是凌晨了。但是为了看日出,受点冻也就不在乎了。

上山的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掏出所有能够发光的东西,手机、火机、小手电都派上了用场。大家前呼后拥,相互提醒着,生怕有一个同伴掉队。山的另一条路也是灯光闪烁,不时有说话声、大声的吆喝传来,在寂静的夜晚显得那样清晰,就像是隔得不远的人面对面说话,这是另一队人马也在向光明顶进发。晨风阵阵,吹拂着山路两旁的松树簌簌发响,像是一对对情侣在昏暗的月光下说悄悄话。有爱作怪的同伴扮着鬼哭狼嚎的声音,吓得小女生发出一阵一阵的尖叫,我们不时地大笑起来。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前进,身子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累了。在半路中,我们抵达了飞来石。昨天白天从远处看到的飞来石,小得如同一个桃子。当近距离触摸它时,特别是在这样的光线下,我觉得这块大得无法形容的石头,非常突兀的石头,稳稳地屹立在悬崖峭壁旁,要将黑夜压出一丝光亮来。

晨曦渐渐显露,天上的星星逐渐暗淡下来。当我们到达光明顶,山上已是人声鼎沸,人潮汹涌了。山头上到处站满了人,有的人身上,穿着租来的御寒的棉衣;有的人身上,穿着一层塑料雨衣;有的人身上,披着厚厚的棉被,五花八门。虽然是五月未了,但站在1864米的风口,我不禁还是打了个寒颤。等了二十多分钟,天边终于出现了一线曙光,将黛色的山峰勾勒得愈加鲜明。所有的人都举起手中的像机,生怕错过每一个美丽的瞬间。天空愈来愈明亮,当红彤彤的太阳刚刚露出一点头来,欢呼声、像机声此起彼伏。太阳完全跃出云层,当光芒照耀万物,我的内心一下子被填得满满的,感觉生命真好。

(四)从玉屏峰下山,我们没有坐缆车。一路上,碰到最多的,是挑着一二百斤货物上山的挑山工。挑山工人人都有一根扁担,一根木棍。扁担用来挑货物,木棍用来当拐杖。我发现,一般的货物都是前头重,后头轻。累的时候,将前头的货物放在台阶上,用木棍支撑起来,以减轻身体的负担。挑这么重,起身一定是很困难的,我想,这根木棍,主要还是便于起身用吧。他们身上的衣服,几乎都被汗湿透了,停下来擦汗的时候,毛巾绞出的汗就像浸泡过水一样。

趁着一位挑山工停下脚步休息,我上前去与他攀谈起来。他看上去有五十几岁的年纪,头上的白发几乎覆盖了他的头皮,脸上披着一层厚厚的岁月风霜。我问他这一趟能赚多少钱,他说一百五六十元。从山脚到山顶,得用去大半天时间。每天五点出门,晚上七点到家。可他的实际年龄只有四十多岁。然而,长年累月的负重,使他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他说,山上的每粒米每粒盐,一片瓦一颗钉都是他们的双脚挑上去的。就算生活再艰辛,也要养起家。说完,他望望远山,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会一样,当你负重前行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这样一群挑山工?

人的一生中,总有很多瞬间让你感动,并且铭刻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