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湖北交通新闻

宜都:好路助推鲟鱼产销旺


   期次:第37期      查看:167   


蓝白相间的厂房、波“光”粼粼的屋顶、巨大的鲟鱼标识,9 月 14日 14时,记者在宜都高坝洲镇天平山村,探访一座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鲟鱼养殖工厂。一条美丽公路直通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这里是国内最大的室内鲟鱼养殖基地之一。

“世界鲟鱼看中国,中国鲟鱼看清江”。该厂为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项目,由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投资 10 亿多元打造。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已建成总计 6 万平方米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和4.5万平方米室外循环水生态养殖鱼池。

近年来,宜都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交通+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建设目标,全力支持鲟鱼谷建设,助推高坝洲镇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以鲟鱼谷为中心,改造升级完成后高路8公里,完成青林谜镇环线、中光线、张羊线、高南线、高坝线等多条四好农村路示范线52公里的提档升级,

“上岸”的鲟鱼产业发展再次突飞猛进。

走进养殖馆,约有 20 多个几百平方米的大水池,一条条鲟鱼在水里畅快游弋,最重的鲟鱼达 500 斤。鲟鱼谷接待员邹琳介绍,现有鲟鱼品种数十种,数量近100多万尾,大多为原清江库区网箱上岸的鲟鱼。不仅有常见的俄罗斯鲟,还有纯种欧洲鳇、达氏鳇等品种,生物资产储备量达 2000 吨以上。主产业是将鲟鱼养至 20 年左右取鱼子酱,因为养殖成本高,每克鱼子酱售价达二三十元。接下来,还将启动鲟鱼谷三期鲟鱼博物馆项目,新建1 栋鲟鱼产业博览馆、2 栋鱼子酱体验馆以及 1 座鲟鱼主题公园,配套数字渔业中心。

据介绍,高坝洲镇地处万里长江之滨,八百里清江之尾,全镇版图面积94平方公里,辖区共有省道11.6公里、县道 25.6 公里、乡道 56.5 公里、村道 153.7 公里。高坝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创建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集全镇之力从建、管、养、运四个方面着手,确保农村公路通村率、农村公路硬化率、通组硬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等关键指标全部 100%实现。

高坝洲镇副镇长董伟介绍,高坝洲镇以“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创建为契机,努力打造创新多元的融合发展体系,推进“四好农村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据宜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江雪峰介绍,近年来,高坝洲镇谋划实施项目 40 余个,累计投资 300 万元建设通村水泥路近 10 公里,投资 950 万元对道路提档升级约22.5km,投资40万元建设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公里,投资82万元完成镇内危桥改造。

高坝洲镇农村公路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村公路组织、领导、协调等工作,并结合该镇实际情况,及时成立路长办公室,下设农村公路养护站,实行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全镇农村公路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大力推行“路长制”,镇长、村委会主任分别任镇村两级路长;将公路养护人员和环卫人员“二员合一”,整合养护资源;推行“专”

“群”结合养护机制,全镇公路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同时依托乡镇邮政局建立共配中心,联合村超市、供销店、邮政店成立村级服务点,打造乡镇、行政村“双向”物流体系,农村物流配送系统运行平稳,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鲟鱼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企业吸纳当地 60 多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 3 万元。同时,依托宜都原有的康养路线,还发展起鲟鱼旅游观光特色产业。

路通百业兴。与鲟鱼谷相邻的“天平山鱼馆”,招牌菜是一鱼九吃,新鲜且营养价值高的食材就来自鲟鱼谷。老板看着爆满的食客,脸上笑开了花。

家住清江边的董明健今年 52 岁,是原清江鲟鱼网箱养殖户,正在厂内进行水质、水温检测工作。他开心地说:“工厂化鲟鱼养殖比以前传统网箱养殖更环保、更安全,我天天上班走的是宽敞美丽的‘四好农村路’,出行很便捷,真心喜欢这里的环境和岗位。”

记者离开鲟鱼谷时,邹琳笑着说,这里的鲟鱼系列菜品,通过便捷的交通,飞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这都是交通人的功劳。

(石斌 杨丽芳 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