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湖北交通新闻

克难攻坚 创新突破

——加快推进襄阳交通运输转型发展


   期次:第3期      查看:27   


美丽农村路——南漳县黄涌路

公车公营出租车整装待发

全国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

拆解非法采砂船

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襄阳东风合运物流园


  重塑七省通衢,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交通人以时不我待的责任与担当,正全力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2018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99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绕城南、枣潜南、枣潜北、保神、老谷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持续推进;国省道总里程达2845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国道、镇镇通省道、所有县(市、区)均实现国省道绕城。农村公路总里程2.7万公里,硬化(刷黑)路面1.9万公里,全市259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和通客车;建成一、二级公路157公里;苏岭山大桥实现全桥贯通,即将竣工通车;207国道襄阳段改建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已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库。《襄阳市主城区汉江岸线利用规划》 获市政府批复;小河港区一期和雅口航运枢纽建设紧锣密鼓。
  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水运项目四轮驱动、协同发力。铁、水、公、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协同发展,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无缝对接,一个四通八达、衔接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并使襄阳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建设“四好农村路”2018年,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我市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35.62公里,改造危桥18座,提档升级农村公路 1513 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1097.08公里,市局验收复核1047.65公里,安防工程完成2692公里。南漳县、老河口市获得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一批示范乡镇正在申报之中。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县(市、区)委托华中科技大学编制了“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2018-2022),坚持“科学规划、一体发展、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统筹协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各个环节。
  实行“六个一点”,汇聚建设资金。积极向部省争取“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多方筹措“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各县(市、区)政府普遍按照“交通专项资金补助一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一点、乡镇涉农资金整合一点、各级扶贫部门帮扶一点、村组一事一议解决一点、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一点”的“六个一点”方式,统筹解决“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问题。
  健全管养机构,加强规范管理。成立了地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并实现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100%,农村公路组织机构不断健全。近年来,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结合燃油税费改革,对原乡镇交通管理站人员整体转型转岗成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力军”。注重发挥地方、基层、农民的积极性,发动沿线群众投工投劳,不断提升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农村公路养管能力、路况服务水平和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不断提高。
  提升农村公路标准,全力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对有条件加宽路段按照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的标准,对全市1513公里通客运班车的农村公路进行了提档升级。对交通量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拓宽难度较大不适合加宽的特殊路
段,按照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的标准,增设错车台,改善农村客运通行条件。大力开展农村公路新建桥梁、危桥改造、生命防护工程等设施建设。及时维护,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加强危桥改造和安保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建养一体化”改革交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也愈加凸显、亟待突破。
  资金是最大的瓶颈之一。尽管部省“以奖代补”,对普通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标准有较大的提高,但建养资金仍存在很大的缺口,需地方配套。
  为切实解决配套难的问题,我们应急谋远,主动作为,2018年10月,《襄阳市普通公路“建养一体化”实施方案》 出台实施。以县(市、区)为单位,将拟实施项目通过“打捆”招标,由社会资本方承担项目资金筹集、总承包施工和工程交工验收后一定年限内的养护工作,切实减轻县(市、区)政府资金配套压力,着力破解交通项目资金难题。宜城市将10条、总里程达110公里的县乡道改造项目整体打包,完成该市第一批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包招标工作;老河口市采用“2+5”模式(2年建设期,5年养护期),率先完成该市首个投资达5亿元的“建养一体化”项目招标,同时拟将330公里农村旅游公路整合打包,建成一线串珠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南漳县主动整合涉农涉林涉水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其他县(市、区)分别制定了落实方案,“建养一体化”即将在全市全面铺开。
共抓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明确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按照总书记要求,我们以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和有关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借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声势,克服重重困难,顶着巨大压力,全力以赴开展汉江“两非”整治,取得重大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先后取缔非法砂场398个,占应取缔总数的97.54%,取缔 非 法 船 舶 1101 艘,占 应 取 缔 总 数 的96.75%,拆除砂架712套,土地复垦217.9亩,
岸线复绿46.4公里。
  为实现整治成果最大化,2018年我们将辖区汉江水域和襄州唐白河水域全部纳入“两非”整治范围,取缔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均存在不同程度畏难情绪。为了实现整治目标,市局主要领导高频率召集内部“两非”整治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办法和措施,多次带队深入一线实地调查研究。在整治工作中,我们分门别类精心培育亮点,强化示范引领,先后以简报形式刊发了各地的先进典型,使先进有了获得感,让后进感到了压力,营造了你追我赶、务实推进的浓厚氛围。在非法砂场和非法船舶的取缔、砂石集并中心的建设及岸线复绿复垦等工作中,我们加强与各地政府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各地政府的龙头作用,整合乡镇、公安、城管、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力量,有效推动了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围绕各个时间节点、各个地方的重点问题,采取会议督办、联合督办、通报督办、难点督办等多种形式开展督办检查,有效推动“两非”整治不断深入。
破解发展难题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是行业内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襄阳交通人勇于担当,主动破解,以2018年8月底全市2200辆巡游车经营权到期为契机,全面启动改革工作。
  制定了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晰了车辆产权、经营使用权、公司集约管理权的权属关系。引导出租车公司自愿整合重组,将23家小、弱、散的出租汽车公司按照巡游车不少于400辆,办公场地不小于90平方米,有能够容纳1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有不少于1000平方米停车场,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并配齐管理人员,成立有个体经营者代表委员会,收费项目及标准规范透明等条件,自愿整合重组为3—5家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新公司,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
  2018年10月10日,经过各公司自愿协商,市区23家公司已经整合重组成“襄运、诚的、古郡”3家新公司,分别为1700名个体经营者提供集约服务管理,其中规模最大的襄运公司710辆巡游车,诚的公司590辆,古郡公司400辆。出租车公司顺利完成整合为下一步规范公司管理,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交通建设2018年,我们将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以行业管理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行业管理效能作为出发点,着力谋划推进交通信息化项目,解决交通系统内部监管信息孤岛现状,提升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018年11月1日起,支付宝在襄阳公交上成功上线。银联、微信、支付宝在襄阳公交车全面上线,成为湖北省第一家支持各类支付形式的公交企业,是全国屈指可数支持“全支付”的公交企业,使用移动支付的襄阳乘客累计突破2000万人次,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实惠。
  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让襄阳公交拥有“最强大脑”。“襄阳出行”超级APP,让乘客能够掐点乘车、租车、随时约车;建设公交车全支付平台,银联、美团、京东、微信等支付手段次第推出,大大降低了市民出行成本;升级“襄阳充电”APP,面向社会开放公交场站充电设施,为市民寻桩、充电、缴费提供精准服务。
  公交站点监控系统为营运生产装上“千里眼”,近百个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公交车运营情况;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营,让“拒载、强行拼客、不打表收费”等行业管理“痛点”不再。
  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监管能力,完成全市2783辆“两客一危”车辆的车载视频2G、3G升级4G安装、验收、复核、检查和整改工作,并对4G动态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成第三方监测服务平台。
  2018年11月中旬,基于“互联网+交通+旅游”服务的“襄阳旅游超市”APP 上线运行,为旅游租赁车市场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规范旅游公司、车辆和优质服务,让游客租车出行更加安全。
绿色货运配送经过积极争取,2018年6月襄阳市被正式确定为全国2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之一。我们出台 《襄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实施细则》,从绿色货运配送网络、集约化运输组织方式、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绿色物流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减少大气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三级节点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已建或规划建设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加快绿色货运配送
三级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已部分建成3个一级配送节点、拟新开工建设1个一级配送节点,已部分建成3个二级配送节点,已建成200多个三级末端城市配送服务网点。
  推进绿色货运配送市场主体培育。已培树国家A级物流企业91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37家。鼓励这些企业积极参与配送示范创建工程,引导配送主体采用先进的配送模式和管理经验,打造服务规范、绿色环保、便捷高效的城市配送示范企业,培育壮大龙头物流配送市场主体。
  推进绿色货运配送模式创新。在家电、农产品、医药等配送领域率先推行共同配送模式,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对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连锁店等商贸服务中心和网点,推广采用夜间配送模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鼓励发展冷链配送、“货运班线”等专业运输配送模式。
  推进新能源车辆使用。引导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与车辆运营推广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加快推动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在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商圈停车场和大型公共停车场等建设一批新能源车辆充电站,逐步满足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全市已有2000多辆新能源物流车投入运营,已建成3座大型综合充电站,19座城市快充站、6座高速服务区快充站和300多个电动物流车专用充电桩。
  推进绿色货运信息平台建设。在深入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起草襄阳城市绿色货运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初稿),引导物流信息科技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完善车货智能匹配、订单处理、交易撮合、路线优化、运行跟踪监控、客户服务、数据管理分析等服务功能。
2019年工作展望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国务院批复了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在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方面为襄阳交通运输工作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必将助推襄阳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抢抓这一重大机遇,积极对接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紧盯交通建设、运输发展和行业改革三大主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补齐交通运输工作短板,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完成省厅下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力推进绕城南、枣潜南、枣潜北、保神、老谷五条高速续建,确保老谷高速上半年建成通车,枣潜南年底主体完工,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开工;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解决农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完成交通精准脱贫任务;抓好普通公路安防工程建设,加大力度开展超限治理,确保源头治超得到有效推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抓好运输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多式联运协调发展;抓好全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推进交通运输改革进一步深化,绿色交通、智慧交通、法治交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贺碧清 王自强 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