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湖北交通新闻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第3期:湖北交通新闻
  • 速 度 与 激 情

    摘要:速 度 与 激 情— — 综 合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复兴号”列车疾驰驶入武汉,保神高速冲刺“县县通高速”,“厕所革命”掀起热潮,“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如火如荼,5个铁水联运项目纳入国家示范工程,武汉天河机场实现7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改革开放40年,湖北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从低阶段到高质量,规模和速度双提升。中国高铁拉近时空距离,高速公路连接千家万户,农村公路越织越密,水运发展加速补齐短板,民航冲刺全国航空“第四城”,城市交通织密便民网络,“得中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正激发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四纵四横”路网初成 高铁拉近时空距离改革之初,百废待兴。武汉铁路的客车基本上都是绿皮车,平均时速仅为54公里,支撑中国经济列车“起跑”与“疾驰”在当时无疑是困难重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武汉铁路基础建设步入辉煌的发展期,陆续修建武大(复线),大沙(武九复线)、京九、麻武、长荆等干支线、襄樊区域枢纽与武汉路网性枢纽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湖北成为铁路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武汉铁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迎来大发展。2009年,开通运营湖北省内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线合武铁路,标志着湖北铁路客货分离新理念的正式实施;同时,加速建成宜万铁路,使之成为连接东、中、西部的桥梁和纽带,形成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特大城市的东西向铁路通道,武汉铁路枢纽地位初步凸显。  此时,为进一步巩固武汉铁路枢纽地位,武汉陆续建成客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中心、现代化机车车辆检修中心、大型机械维修中心,武汉铁路成为全国四大路网中心和三大客运中心之一。  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是,2009年12月26日,武汉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为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实现高速铁路、地铁、公路无缝衔接,被评为“全球最美建筑”。  随着武汉铁路枢纽地位的确立,在“8+1”武汉城市圈战略引领下,从2010年开始,武汉铁路相继建成运营武咸、武冈、武孝、武石4条城际铁路,至此,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基本完成,湖北也成为全国城际铁路开通和运营数量最多的省份,武汉城市圈率先进入同城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湖北建成铁路投用项目45个,投产里程3961公里,基本形成全省“四纵四横”路网结构,一大编组站、两大过江通道、三大客运站的武汉枢纽格局。辐射98%的县市区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改革开放之初,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处于空白期,直至1991年,全长70.299公里被称为“楚天第一路”的武黄高速正式通车,湖北开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大建设时代。  1998年底,第一次采用“菲迪克”条款、用国际标准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黄黄高速公路通车,首次把高速公路修出了省门。  2002年京珠高速湖北段全线贯通,湖北高速迎来跨越发展期,此时,高速公路建设也亮点频传,京珠高速是湖北省交通第一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一次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速公路项目。  伴随着湖北高速公路进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湖北也率先在投融资体制上大胆尝试,2004年6月,建成襄荆高速,是湖北第一条由多家国有企业共同投资组建项目法人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也是湖北由国家批复立项已建成通车的第一个大型高速公路BOT项目。2005年9月建成的樊魏高速,是湖北第一条利用民营资本建设的高速公路。  此时,湖北高速建设飞速迈进,2009年12月,当时中国地质最为复杂、工程最为艰巨、建设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G42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桥隧比为70.14%,G50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主线桥隧比为51.62%,桥隧比例之大为全国之最。  2010年9月,湖北省政府成立投融资平台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承担了全省80%以上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2012年2月后,新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均以市州政府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资,高速公路建设实行由“以省为主”转向“以市州为主”的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开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投融资方式多元化的新纪元。  宜巴、汉鄂、咸黄、鄂黄、谷竹、郧十、恩黔、利万等高速公路项目相继建成。武汉军山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襄十高速公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四渡河特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先后问鼎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进入“十三五”,湖北高速公路更是提出“县县通高速”的建设目标,保康至神农架高速、宜都至来凤高速、鹤峰至宣恩段等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  从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到201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368公里,“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覆盖辐射全省98%的县市区、99%左右的人口和98%左右的经济总量。总里程全国前三 普通公路深度通达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1979年3月,湖北公路部门探索推出以“五定一奖赔”为核心的公路养护承包责任制,拉开湖北公路行业改革的序幕。而伴随着公路建设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1984年11月,湖北公路开始确立公路养护和建设的统一计划管理,分级管理,养路费收入和支出实行基数包干,定三年,增收分成,减少扣支,调动了多方积极性。  随着公路路网不断完善和资金的庞大需求,国家和湖北省开始拓宽建设资金渠道。1984年,全省公路渡口开征过渡费,把公路养路费的调整部分单列,又把公路养路费(含过渡费)“两金”定额上缴,超过部分纳入专项资金;1988年,国务院制定“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湖北省第一条收费还贷性公路咸宁至通山公路动工,并设立湖北省第一个收费站,全省公路打破由单一交通规费投资的模式,开始采用贷款、融资等方式修建公路。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业管理机制,湖北公路管理局1997年12月开始实施事企分开,建设施工单位转化为法人企业,部分养护生产单位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2005年,全省41家公路企业经济实体改制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费收和渡口改革开始启动,公路行业科学化管理步入新阶段。  而在公路发展过程中,面对百姓呼声,湖北应时而为,还利于民。2009年4月30日24时起,湖北省103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取消收费,并完成收费站撤站工作。  进入“十二五”后,老百姓幸福感在畅通安全的公路上得到最直接的体现,湖北相继完成了三件大事:实现所有县市通国道,建制乡镇通国省道,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面对“98+”罕见洪涝灾害,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启动“百千万工程”(创建“百条示范路”,重建“千座连心桥”,改建“万里扶贫路”);大力推进实施公路生命安全防护“455”工程。  同时,湖北交通正在建设一批高品质国省干线公路网,重点提升路面质量和安防水平,整治路域环境,融入公路文化,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普通公路服务区、停车观光区、休闲驿站,并新建和改造260个厕所,主要集中在襄阳、荆州、宜昌、十堰、黄冈、恩施等地境内,确保司乘每100公里或开车2小时能找到一个厕所。  改革开放40年,湖北省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进入全国前三,旅游资源扶贫路、产业扶贫路驱动百姓驶入脱贫致富快车道。“村村通”向“组组通”“四好农村路”兴业富民一条村路能改变一个村庄,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说,农村公路为乡村带去了人气和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2013年底,湖北在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农村公路迎来大发展,宜昌率先推行“路长制”进行农村公路养护,并在全省推广这种养护模式。2015年,湖北17个市州100个县市区的2598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四好农村路”向运营好又走出历史性一步。创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做到责任、机构、人员、资金“四到位”,在全省推广潜江“合同管养”、咸安“专群结合管养”和谷城“协会管养”等模式,逐步建立起“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规范”的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湖北省财政每年安排1 亿元用于农村客运长效发展,安排不少于1000 万元用于农村物流发展。  全省共补建空白乡镇邮政局所46处,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快递服务网点实现乡镇100%覆盖,邮政企业共建农村电商服务点22815个,快递业务量突破10亿件大关。  统计显示,湖北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4万公里,居全国第3位,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慢、出行不安全的问题。2016年,全国“四好农村路”运输服务工作现场会在竹山县召开。“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扶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战略深度融合,真正实现“美了山乡、富了百姓”的目标。  “十三五”期,湖北提出打响三年“四好农村路”攻坚战,将通过实施道路提档升级、安全保障、公路管养、美丽农村路创建、运输服务提升五大重点任务,将农村公路向20户以上通组公路建设,并对3万公里农村公路提等升级,每年建成1万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水运发展通江达海湖北在历史上曾经是个水运大省,随着时代的变迁,水运却变成了湖北交通发展的短板。改革开放初期,湖北水运发展一直徘徊在初级阶段,直到1995年10月,湖北在汉江上建成了第一个现代化港口——襄阳余家湖港,湖北水运建设迈入新阶段。  伴随着汉江襄樊至皇庄航道整治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河口至蔡甸33公里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湖北汉江早早实现了航道全年通航千吨级船舶目标。  2004年2月,武汉阳逻港一期工程开港。阳逻港一期工程是长江中上游第一个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走出湖北水运对标国内外先进港口建设的重要一步。  此后,湖北水运迅猛发展,2010年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建成运营,2013年改造后的丹江口水利枢纽投入试运行,2014年新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江汉运河建成通航。  同时,湖北水运也迎来写入历史的华彩篇章。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二港区,他要求,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5年8月,湖北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整合省内长江流域港航资源,组建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2018年7月,在克服重重困难和体制障碍后,武汉新港阳逻港一、二、三期整合资源,统一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航运实力。  2016年起,湖北已拆除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103个,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底,《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专项规划》 正式出台。  2018年6月12日,长江流域首个多式联运项目——黄石新港铁水联运贯通,黄石多式联运地方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全国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改革开放40年,湖北已经建成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总里程1930公里,除长江外省内三级航道里程为892公里。全省建成港口38个,其中主要港口4个(武汉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区域重要港口14个,地方一般港口20个,湖北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正式形成。打造全国航空枢纽 民用航空傲翔国际改革开放初期,湖北民航经历了从部队管理、政企合一到政企分离的跌宕改革历程,直至1987年,襄樊机场投资修建,这个由中国首个由地方政府投资修建和管理、民航参与保障与管理的“一场两站”式的地方机场,开创了民航发展新思路,并开始在全国得以推广。  九十年代,相继组建了南航湖北分公司、蓝天航油湖北分公司,而最早的武汉天河机场也建成投入使用。伴随着民航发展,湖北地区体制改革也进入深化期。  2008年,湖北民航迎来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武汉天河机场完成一、二期工程,并相继投入使用,同时,武汉天河机场作为全国民航综合改革试点,各航空公司纷纷落户和经营到武汉的航线,武汉天河机场领跑全国。武汉地区基地航空公司由原来一家公司(南航湖北公司)发展为多家,同时新组建荆门、楚天、武汉直升机、同城等通用航空公司。  2016年,合着打造湖北航空枢纽门户的节拍,武汉天河机场三期竣工,湖北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落户鄂州,湖北民航发展进入高峰阶段。武汉天河机场作为国内最大的交通换乘中心之一,实现了航空、城际铁路、地铁、公路长途、公交(含机场大巴)、出租车、社会车辆等7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立体换乘;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将打造成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枢纽。  改革开放40年,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襄阳机场、恩施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神农架机场等建成运行,直飞五大洲的国际航线达到59条,湖北民航从1982年客运量9.4万人次,到2017年的2805.93万人,增长了近300倍,货邮吞吐量更是达到20.25万吨,增长了近170倍。关注一体化均等化 民生公交方便快捷改革开放伊始,1979年4月,武汉开辟市内由汉口至武昌东湖风景区一日多处游第一条游览公交线路,拉开城市交通发展大幕。  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武汉拥有了第一座标准化、规范化的公交站点,公汽、电车取消客票多级累进制,全部执行上车“一票制”,实行财政补贴包干、一定四年不变的经济政策等,公共交通加速推进。  乘势而上,武汉公共交通大胆创新,2001年将城市公共交通行政管理职能和公汽、电车、轮渡、出租车公司、汽渡所、客管处、公交监察办等12家企业单位划归市交委管理,武汉交通迈入城市公交一体化新格局。  2006年,武汉城市交通在出租车领域率先推行公司承包经营,确立武汉特色的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模式;2012年3月,湖北启动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推动出租汽车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8年以前,湖北对城市公交企业采取了低门槛准入政策,政府多采用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民营资本介入公交行业;2008年以后,湖北城市公交行业公车公营改革力度加大,政府出资收购民营企业改制为国有,对改制后的企业车辆全部实行公车公营。  2016年,武汉城市交通创新发展,实施网约车新政,40万辆网约车加入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大军。进入“十二五”后,武汉城市交通全面发力,相继开通地铁1号、2号线、4号线、3号线、6号线、机场线等,总里程237公里,武汉城市交通从此迈入“地铁时代”;开通运行武汉市首条BRT——雄楚大道BRT;开通武汉沌口开发区有轨电车T1线、光谷有轨电车T1、T2线。  武汉努力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拥有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客运轮渡、汽车轮渡、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城市有轨电车等7种运营方式,国内屈指可数。公交车清洁能源使用率达34.7%,客运出租车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5%,并开通微循环公交、夜行公交145条,真正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出行难题。手机关注“智能公交”,便可查看公交车到站信息,使用手机扫码等多种支付方式。  继全省县县通公交后,截至2018年8月,咸宁、黄石、潜江、荆门、随州、鄂州、宜昌、襄阳、黄冈、十堰等10个城市实现全国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